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理財、投資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大家有否試想過,將生活的思維融入理財、投資,原來也是可行。當做任何理財、投資前,試將其簡單生活化思考,可能也幫助到自己的決定。

)   生活:當有十件旦糕時,可維持到十日的食用,正常會一天食一件,不會首五天已食了八件,往後日子就難過。
        理財:薪金一個月發一次,你首十天已用了大半,餘下當月的日怎過。而且,更沒有儲蓄,將來日子更難過。

)   生活:舉重時,會評估自己承受的重量能力,揀選合適自己重量的啞鈴。不會一開始舉很重的啞鈴,使自己吃力之餘,更有可能令自己受傷。
        投資:置業時,因應自己的首期及供款能力,先做壓力測試評估自己供款能力,揀選供款能力範圍內的之物業。過貴的物業,有可能賠上訂金或是斷供被銀行收樓。

) 生活:買手機時,因應自己是否需要,要清楚買的用途及功能是什麼,才決定買與否。不應以人有我有的心態,作買賣的判斷。買後,才發覺不合適自己,甚至上新功能自己都不會用到。同一樣產品,別人適用,不代表你也合適。
        投資:買股票、抽新股時,不論任何人或媒體講什麼都好,不應人云亦云,別人買什麼、抽什麼,不知買來的目的是什麼,便跟著別人計劃投資。同一樣投資產品,別人買了賺錢,不代表你買了都是賺錢。

)   生活:長跑時,每個人的體質、氣量都不同,需因應自己的狀況,來判斷步速,不應跟隨別人的步速。在不同的路段(平路、上斜、落斜),應用什麼速度,頭、中、尾段應用幾多力氣,自己好好分配,才可最終跑過終點。
        投資:買投資產品時,因應每個人的能力、財力、關係都不同,來決定怎部署,便跟盲目跟著別人投資。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年輕、中年、年長)需分配幾多資金,及在不同的時期、經濟環境,作出準備,才可最終財務自由。

)   生活:小時侯,不知大家有否捉中國象棋。至勝之道,不會只諗著當前的一步應怎行,應需預計自己及對方將會怎行下一或兩步。如高手,當然會考慮多幾步,及部署出兩、三個計劃,當遇上變化時早有準備。
        投資:當做任何投資時,應需預計當面對經濟差、加息、脫歐時,會對個人組合會有什麼影響,及發生前做好兩、三個部署方案。因為假設事件是已發生了,總好過猜算未來動向或結果。另外,好多時媒體或財演,當事情發生了,總是會將結果給予原因或解釋,這全都是沒意思的。

總結:當理財、投資想不通時,不需想到很複習,試從簡單日常生活角度中想一想,或者有所得著或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