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不要給自己找藉口,而不儲蓄。

按此先睇新聞內文

內容提及一對年青的準新人買樓,都是踏實地由儲蓄做起,每人每月儲10,000,用兩年時間儲到首期上車。筆者想講的重點不是買樓或他們每月儲的多與少,而是上星期筆者在文章所寫的部份內容關於"儲蓄"

筆者未寫網誌時,劉鳴煒所講每月儲錢方法(每月只儲3000及每年去少點旅行、買少點商品等),傳媒及部份年青人有好大回響及不太受落,有人認為那有可能做到嘛或堅離地。而筆者反而覺得他這樣的身份、地位,都講得出這番說話,真的不錯才對。而這番話,在一個理財好的人,會明白當中意義。只係在於他的身份講出來,效果不太好。

其實他想表達的意思,是想帶出每月儲錢方法是必需的。從數目上來睇,雖然不算是大數目,但資金係需要透過時間而累積,當然日後是否可足夠結婚、買樓都好,至小做到有一定數目的備用現金。而在儲蓄期間,也會學到良好的性格及習慣(如耐性、毅力)。他所講每年去少一次旅行意思,除了指定的酒店、機票、飲食費用外,如對沒有消費自控能力者,有機會在購物上產生預計不到帶來額外的消費。幾方面加起來,都會影響到儲蓄。

每個人在儲時,不應給自己找藉口,如人工少、需比大部份家用等,有部人更講因消費、享受而不儲蓄,這全都不是理由,因筆者起初是由每月儲2000開始的。每個人有沒有每月儲蓄習慣,是無對與錯之分,只是做與唔做之分,日後想有怎樣的生活質素之分別,如做月光族的,生活是想先享受;如想日後有機會生活好過點,為何不在工作的首幾年不先做好儲蓄(先苦後甜)為何年輕時不可忍耐及推或少一點的玩樂、享受?除在薪金、兼職扣了固定的部份收入來儲蓄外,只需將生活平實一點,從生活中所慳到的,便可加快儲蓄的進度。儲方法是五花百門,而做起來又不太影到自己生活,也不會感到苛刻,為何不及早做。下一篇,想跟讀者分享筆者用過儲錢或慳錢的方法,及認為正確的儲蓄思維,給讀者們參考。

最後,每個人都需要儲蓄做第一步,資金是由儲蓄做起,投資是需要有資金。

12 則留言:

  1. 其實劉鳴煒講的說話是對的,只是由於其富貴出身,以及勸勉大家去少一點旅行(偏偏這是年輕人最愛的)觸動了大家的神經,以致招來很多如「不去旅行也買不了樓啦」的反對聲音,甚至謾罵。

    最近在《都市日報》看到一篇關於一份「退休信心調查」的報導,其中一個調查結果,是只有31%受訪者在強積金外,為退休作定額儲蓄或投資。連錢也不儲,樓價再便宜也買不到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同意你對劉鳴煒的睇法。另外,除強積金以外,他們不會主動去先了解投資產品,可能因怕有損失。但他們不明白,不投資,不等如不會蝕,只是蝕的是時間及通賬。而可以做的,應多分享良好的正確理財、投資觀念給他們。希望多點人明白,理財、投資是需要的。

      買樓又好、投資也好,正如文中所講儲蓄是第一步。

      謝謝

      刪除
  2.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努力儲錢!儲錢有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講得沒錯。而且儲錢時,可培養到好的耐性及毅力。

      謝謝!

      刪除
  3. 劉先雖然是太子爺,但亦有智慧!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由其是從他把口說出每月儲3000、每年去少次旅行等。好似從未聽過有咁既身份既人講過。

      謝謝!

      刪除
    2. 雖然他富有,但總要了解其客戶群。

      刪除
    3. 他是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需深入了解年青人。

      刪除
  4. 我第一次收到人工後扣除所有支出只能儲到港2千, 起步點十分低, 已經是前塵往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當時我的薪金起步點都很低。所以儲蓄不在於薪金的多與少,是個人可儲的百份比。

      刪除
  5. 絕對同儲蓄是第一步,而且越早開始越好。
    還要記得複利滾下去,不要把自己的辛苦錢或所賺到的利息吃掉!否則在長時間過後,你不會知道真正複利息的威力。
    記得當年聽到劉鳴煒講這番說話時,我是很熱血地認同,覺得有人在說自己呢,但再想想,今次佢大獲了,就算我平時向身邊朋友說都會被無視或不理會,甚至提出很多反對意見,而像他這樣身分的人說,必定會有更大的反對回響,因大部分香港市民都被仇富情緒影響,而大部分的年青人都因7-80年代經濟急速發展大多數出生在富裕家庭,沒有養父母等的家庭負擔或經濟壓力,懂得儲蓄或理財的少之又少,所以反對聲音像一面倒!
    但其實換過角度來想,就像mark6兄所說,儲蓄與不儲蓄的並沒有對錯之分,只不過是想希望日後的生活能更安穩些,還是想享受現有短暫的快樂優先。

    回覆刪除
    回覆
    1. 複利息的威力,需用時間累績才見成效。但大部份人是耐性不夠,會花很多時間、精神,作短炒股票,及只看短期的升幅或波幅從中獲利。而財務自由帶出一點,不需每日費神釘著個人的投資。

      劉鳴煒講的事,可能大部人受外界影響而作出評論。但不論怎樣都好,先分清楚朋友間是否一個理財好的人,可以先聽取他們講法再加以分析,覺得可取的便套用在自己身上。

      理不理財真的沒對或錯,只是個人日後想有怎樣的生活。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