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真正的投資風險是什麼?及評估風險承受能力的重要性。



財務自由講的不是投機,不會以短暫性、頻密的買賣形式投資,反之好的投資物是應用時間來收取持續性的正現金流。首先投資本身不是最大的風險,而是投資者本人是最大的風險,當投資者不是專才時,但自己當作為這類人,是非常危險的。對股票不熟不作分析,只聽媒體上的財演或人云亦云,以短炒模式獲利,幸運的可能獲利兩、三次,但這些賺價模式是否可持續。

有部份人買股票時仍未買入,知道必賺的一樣計算會贏幾多已定下止賺位。雖然,明白每個人的想法,每次下注都應諗贏,如果唔係什麼,但市場不會每次像你所想的如你所願。投資前,除需對投資產品的認知、分析其價值外,不需估計將買入的投資產品價格升或跌。而應是先評估當投資產品最差情況時,先了解自己承受風險能力。及當投資產品價格回調時,投資產品的防守性是否算高,而這段期間,仍可否繼續產生被動收入。以下物業、股票舉個例子:

當物業回調兩成、五成、甚最裴觀價格跌到,自己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可以接受到呢?
物業如在市區、地鐵附近,防守力算不錯、物業價值跌到零,但差極都算有租金收入。在經濟因素差的環下,物業便宜點都可租出去,算是有正現金流。

相反,當股票同一情況下,回調兩成、五成、甚最裴觀價格跌到,自己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可以接受到?
買的股票如是藍籌、公用股等,防守力算不錯,股票價跌到零,如有派息的股票,差極都算有股息。但市況差時,有可能減或不派股息。當然有實力的藍籌、公用股等會相對安心,靜待好轉後財息兼收。相反,如買入以的是二、三線的細價股票,未必有息收之餘,市況差時價格更令人坐得不安。這類型股票是適合極少數投機者作賺價之用。而這類人絕對不會是筆者。

總結:財務自由是以長時間持續地收取正現金流為主要模式。做任何投資前,除要獨立思考及分析外,投資需量力而為,作出個人評估風險承受能力,要有「先計輸」、「計回報(現金流)」、「後計贏」的思維

8 則留言:

  1. 謝謝Mark息兄的好分享!同意"財務自由是以長時間持續地收取正現金流為主要模式",這才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每次見到有人為了盲目的現金流,而做些賺息蝕價的行為,都會感到很可惜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財務自由目的是不應時刻在家、銀行、證劵行等,坐在電腦或手機面前進行買賣或看實股價,如果這樣便不算是自由。

      賺息蝕價不是每個人所想,而投資前都應思考、分析各類產品的特性、前景、負債等因素。

      刪除
  2. 很同意要有「先計輸」的心理準備才去投資。常聽人問「有一筆錢,5年後需要使用,現在想有xx%回報」之類的問題,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問題。不要說能否達到預期回報,就連最後能不能取回同等金額也沒有人知道。沒有「先計輸」的想法,就很易輕視市場,以為投資是只按幾個按鈕就能賺錢的事。去年有多少人,因為遇到牛市而變得心雄,又因為心雄而最後輸得一敗塗地?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牛市時會聽到很多少年、少女股神。其實牛市、熊市都好,不要被市場氣氛影響,應更加保持警覺,及保持平常心態及冷靜情緒。

      刪除
  3. 投資先計輸,這篇值得反思,謝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認清個人風險承受能力,任何投資先作最壞打算,評估日後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刪除